从科教基地到创新之都的精彩蝶变

时间:2025-11-13 15:18:34 来源: 敬亭游侠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合肥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这座曾经以“江淮小邑”为人知的城市,如今正以磅礴之势,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驱动其经济全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演绎着从“科教基地”到“创新之都”的精彩蝶变。

图片

前瞻布局,铸就创新“强磁场”

合肥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科技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早在多年前,合肥便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投下了被视为“风险投资”的关键一子——引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以此为核心,持续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随后,合肥更是敏锐地捕捉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进行精准的产业规划和投入。

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以投带引”的“合肥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引领,市场化运作,成功引入了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仅迅速做大了产业规模,更关键的是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这种对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对产业培育的长期耐心,使得合肥在多个高技术领域实现了“无中生有”、“有中育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磁场”,吸引了大量人才、资本和技术汇聚。

图片

平台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迸发,离不开高能级平台的支撑。合肥拥有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之重器”级别的科研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合肥在量子信息、核聚变、先进计算等原始创新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九章”量子计算机、“人造太阳”等科技成果举世瞩目。这些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为应用技术和产业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同时,合肥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能够迅速在本地找到转化土壤和应用场景,企业技术需求也能直接对接顶尖科研力量。这种紧密的互动,加速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合肥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园区,则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孵化的重要载体,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图片

产业跃升,跑出经济“加速度”

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卓越成效。合肥的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芯屏汽合”: 集成电路产业从设计、制造到封测,链条日趋完整;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砂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汇聚了众多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厂商,产值飞速增长。

“急终生智”: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也在合肥蓬勃发展,城市产业的科技底色愈发鲜明。

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不仅提升了合肥的经济韧性和竞争力,也重塑了其城市形象,从过去的传统制造业城市,成功转型为以创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都市。

图片

生态优化,培育创新“热带雨林”

合肥深知,要让科技创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必须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这座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努力打造适宜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在人才政策上,合肥不惜重金,推出了一系列引才、育才、留才的举措,努力让各类人才“来了就不想走”。宽容失败的文化、活跃的创投氛围、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同构成了滋养创新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从“靠创新起家”到“靠创新当家”,合肥以其生动的实践,证明了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合肥正沿着科技创新的轨道加速奔跑,不断巩固和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这座充满活力的“科创之城”,正以其笃定的步伐,在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DVO1O1V0556AABO.html

编辑:王俊杰  审编:范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