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学教育沃土 擦亮“科创逐梦”品牌

时间:2025-11-04 15:06:19 来源:渝北区教委

23名同学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市长提名奖”,30余名同学被评为“小发明家”“小科学家”“科技小能手”,区内拥有多个“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和雏鹰计划学校……“渝北区在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奖项达上千项。”渝北区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串串数据,一项项荣誉,是全区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见证。

长期以来,渝北区以丰富科学课程体系为抓手,以拓展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四个一”活动,扎实推进“科创逐梦”品牌建设,系统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大科学教育格局,引领区域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课堂主阵地

厚培“科学种子”生长土壤

“这些是咱们学校‘智美+’课程群的成果,我们用AR技术给数字人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还可以用3D打印机将我们的创意变为实物。”重庆市渝北区龙头寺小学校一名学生介绍道。

重庆市渝北区龙头寺小学校学生正在给参观者介绍展区内的成果。

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部分区县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暨重庆市渝北区教学改革实验校成果展示活动在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举行。展区内,龙头寺小学学生从容介绍着科创成果,吸引不少参会人员驻足了解。

展区里各种各样的成果,是校园课堂的延伸与缩影。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堂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的场景在龙头寺小学已成为常态。

龙头寺小学以“智链”承载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用“美链”延续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基于“STEAM教育场域五维模型”,构建“智美+”课程群,组建出8个学科混编教研组。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美术与信息技术教师联合开发出“AR 华服”项目,数学与体育教师共创“无人机足球”课程等跨学科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探索,提升科学素养与人文底蕴。

在渝北区,深耕课堂主阵地已成为普遍共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各校纷纷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科学课程体系。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运载火箭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自2005年便将科技课程设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和课表,其中“基于偏振技术的艺术设计”“一带一路文化与创客项目”“希望之光——贫民窟照明方案的测试与分析”等特色项目曾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同时,学校还编写、出版了多本自编科技教材,涵盖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此外,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构建“基础探究、前沿创新、卓越实践”三级螺旋式课程模型,依托虚实融合创客空间及数字化实验室,将大国重器案例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STEAM教育。目前,学校开设涵盖宏观理论、实践技能、新兴技术板块的30余门科学课程,如“人工智能绘画”“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运载火箭结构设计与制作”等。

多彩活动链

搭起沉浸式科学体验场域

科普讲座、科技游园、科普基地游学、川渝科普大篷车进校园……2025年渝北区科技活动周期间,渝北区教育委员会首次联合区科技局、区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共同打造多项科技活动,覆盖师生近10000人次。

渝北区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全区创新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个科技活动周、一张科普游学图、一个院士专家库、一条校企合作路。其中,独具渝北特色的是通过一张科普游学图串联起渝北区现有的20家市级科普基地,让科普基地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阵地”,让多彩科普活动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区域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各学校的科创活动同样精彩。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学生正在体验科技实验活动。

骨传导耳机、AI换装、隔空触摸等“黑科技”惊艳亮相;仿生机器狗灵动奔跑,VEX机器人精准操作……今年,南开两江中学第四届科技节的一系列科技体验活动为师生打造了一场集科技、创新、未来于一体的科技盛宴;龙头寺小学举办“亲子科创游戏盒”“创客共生市集”等活动,让科学教育走出校园;重庆八中同样常态化举行科普活动和科技节,推出形式新颖的科技运动会,设置智能机器人赛跑、无人机障碍赛等项目,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也能体验到科技的乐趣。

此外,各个学校还开办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VEX社团等各类科创社团,作为深入学生群体的“毛细血管”,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更灵活的模式、更个性化的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覆盖不同兴趣和潜质学生的成长需求。

社会资源网

汇聚协同育人强大合力

2025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以《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生的成长》为题,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医学人文”“怎样做一个好医生”以及“张医生的从医之路”四个维度,与南开两江中学的千名中学生开启一场科技与人文对话。“这场讲座中,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从张院士身上学到了对待学术坚毅执着的品质。”学生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据悉,这是南开两江中学在渝北区教委、区科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精心打造“专家院士进校园”品牌活动,为学生带来前沿科普讲座,致力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2025年重庆市院士专家库已建成,我区每月定期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已覆盖了渝北巴蜀小学、暨华中学等区内多所学校。”该科室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全区还在大力推进科学副校长配备工作,进一步拓宽科学教育资源网,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重庆市渝北区金鹏实验小学校学生正在体验“智造未来”3D打印。

优质科学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除了“引进来”,渝北区还主动链接优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去”。

走进赛力斯智慧工厂,跟随赛力斯讲解员,沉浸式体验汽车从零件到成品的整个制造过程;到访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新工科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访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参与“智造未来”3D打印、“护航蓝天”民航安全、“谁主沉浮”物理化学和“工赴新程”工业机器人等4项科技实践活动……这种走出校园,参观企业、探访高校,亲身体验、真切感受的科学教育新生态已然成型。

以“科创逐梦”为引领,“四个一”活动为载体,渝北区的科学教育实践图越发生动。未来,全区将持续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不断完善大科学教育生态,让更多学子在科创道路上勇敢逐梦。

【责任编辑:李华曾】

http://cq.news.cn/20251104/cecc443bee764e6e843761849cd8024f/c.html

编辑:王俊杰  审编:范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