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智能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ESG实践

时间:2025-11-06 11:32:48 来源:企业观察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始终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战略与运营。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双碳”战略推进及制造业高端化升级的挑战,上海电气将ESG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起“战略—目标—行动—成效”闭环和“高端、绿色、智能”的ESG实践体系。环境层面,制定明确“双碳”目标并加大清洁技术投入力度;社会层面,深化员工关怀与乡村振兴;治理层面,完善ESG治理架构与风险管控。

2024年,上海电气清洁技术领域投资占比超46%、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占比 69.37%,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荣获恒生ESG“A”评级等多项权威认可。

在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召开前夕,上海电气向《企业观察报》讲述了过去一年,公司以绿色、智能、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ESG实践路径,并表示,上海电气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ESG升级,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01

多维度推进绿色实践

环境层面,上海电气制定了分阶段、可量化的环境目标,即确保2030年前实现企业自身运营碳达峰,力争2035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涵盖供应商、客户及产品使用阶段);加大清洁技术研发力度,到2026年,新能源设备(风电、光伏、储能、氢能装备等)规模占比达到15%。

为实现上述目标,上海电气成立了“双碳”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将碳目标纳入产业集团年度考核,建立“目标—考核—激励”联动机制。

具体做法上,上海电气多维度推进绿色实践。

一是大力推进风电领域、光伏与储能领域、氢能领域、碳捕集领域、绿色甲醇技术等领域的清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例如,在风电领域,上海电气持续推进“技术领先下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展策略,巩固提升“技术研发”和“敏捷组织”两大核心竞争力建设。在太阳能领域,上海电气拥有从镜场、吸热器、熔盐储换热、汽轮发电机组、空冷岛全系统主设备供货能力,可实现100%可再生能源24小时连续发电;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聚焦“制储加用”氢一体化,自主研发的Z系列新型碱性电解槽获德国莱茵TUV认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00Nm³/h电解水PEM电解槽完成装配测试,稳定性显著增强。

二是不断优化绿色生产运营,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加强水资源管理。例如,上海电气通过实施淘汰老旧机电设备、老旧炉窑改造、工艺技术优化、建设能源管理系统等项目,不断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同时,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推广绿色电力使用。2024年,上海电气新增屋顶光伏12MW,光伏总装机量达70MW,发电量总计达4093万千瓦时。

02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层面,上海电气深耕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科技助农与产业帮扶、“一带一路”项目惠民,以及非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在“一带一路”项目惠民方面,2024年,上海电气成功交付乌兹别克斯坦首个数字化变电站——扎法拉巴德220千伏项目。该项目采用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250兆伏安自耦变压器,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管理,为吉扎克州新增400兆瓦电力供应,显著改善了乌东部地区供电稳定性。

“该项目不仅提高了当地电网数字化水平,而且通过技术输出推动了中乌能源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技术标准落地的标杆案例,以创新驱动助力中亚国家能源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上海电气表示。

在企业内部,上海电气致力于构建公平、安全、成长的工作环境。主要体现在保障员工权益,推进就业公平与合规管理、民主管理与沟通机制,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并持续优化薪酬结构和激励体系,为员工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同时,注重加强培训体系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技能提升与认证。上海电气构建起“Y型”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为员工提供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差异化成长路径,并以“卓越E+”培养体系为核心,通过制定不同时期的特定培训路径,构建上下协同、开放赋能的系统化人才培育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03

构建规范透明治理机制

治理层面,上海电气构建了规范透明的治理机制,打造ESG层级化治理体系与架构,将ESG理念融入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将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作为战略重点,管控风险是上海电气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上海电气建立了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管控体系,包括ESG风险评估与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具体做法上,在ESG风险评估与管理中,上海电气应用“双重重要性”原则(财务重要性与影响重要性),通过利益相关方调研(覆盖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11类利益相关方)、管理层讨论、外部专家咨询,识别21项ESG议题,形成重要性矩阵。其中,“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利用”“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供应商与客户”“创新研发”等议题被列为“高度重要”议题,作为ESG管理重点。

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上海电气编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实施与报告》,明确集团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风险应对措施。

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上海电气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课题,探索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路径;在客户隐私保护方面,制定《客户信息保护管理办法》,对客户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进行规范,启用IT运维审计系统,记录系统管理员、外部顾问等特殊账号操作行为;在员工隐私保护方面,规范人力资源信息提供流程,对信息审核记录严格管理,防止未经授权泄露。

04

经验、挑战与反思

在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与运营的过程中,上海电气不断总结经验,也不断克服挑战。

据了解,目前上海电气在实践中主要遇到了三大挑战。

一是清洁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平衡具有挑战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2024年清洁技术研发投入超20亿元,但部分核心技术(如高端PEM电解槽催化剂、碳捕集溶剂)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突破仍需时日;清洁技术产品(如绿氢、绿色甲醇)成本较高,市场接受度有待提升,商业化盈利周期长,短期面临盈利压力。

“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攻关核心技术,降低研发成本;积极争取绿色信贷等政策支持。”上海电气表示。

二是全价值链碳管理协同难度高。主要表现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ESG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供应商碳排放数据收集困难,全价值链碳核算覆盖范围有限;客户对产品碳足迹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行业碳足迹核算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客户的要求差异大,增加碳管理复杂度。

上海电气表示,对此公司积极制定供应商ESG评价标准,建立绿色供应商名录库,对供应商开展碳管理培训与辅导;推动行业碳足迹核算标准统一,加强与客户、行业协会的沟通,形成协同一致的碳管理要求。

三是海外ESG合规与地缘风险复杂。上海电气海外业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ESG法规差异大,合规成本高;部分海外项目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当地环保组织抗议等风险,如克罗地亚风电项目曾因环保评估延迟工期2个月。对此,上海电气将持续加强对当地法规的研究与解读,在项目前期开展全面的ESG风险评估,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环保组织的沟通,履行本地化社会责任,降低地缘风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8002420455132893&wfr=spider&for=pc

编辑:王俊杰  审编:范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