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美”,用艺术抵达乡村

时间:2024-05-23 09:10:03 来源:日照新闻网

用六周的时间,可以为乡村美育做些什么?

作为城市的公共艺术发生场域和大众美育的“开放课堂”,日照市美术馆给出的方案是:依托馆内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点多、面宽、线长的服务优势,把美的体验整合“打包”,将艺术“搬进”乡村。

4月4日到5月10日,日照市美术馆联合东港区教体局,分别走进东港区6所乡村学校开展了6期乡村美育课程,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可持续的美育机制,让艺术持续滋养乡村儿童的美好心灵,为他们带去了一份“想象力永存”的礼物。

这是市美术馆于去年探索发起的“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自去年以来,“艺术的大篷车”先后开往莒县、东港区的12所乡村校园,与数千名儿童“双向奔赴”,课程的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80万次,该项目获评“日照文旅公共服务品牌”。

美育与乡村的连结,就是心与心的连结。当场馆“走进”课堂,当艺术架起桥梁,这场一路向“美”的旅程,正在抵达更多孩子们的心灵,引领他们勇敢迈向更加开阔的人生。

像风——振动想象力的翅膀

美是什么?

每个人都能感受美、识别美,但在回答“什么是美”时,答案却千差万别。正如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呈现的则是千姿百态的景象。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从孩子的视野出发,去发现美、感受美、认知美、再创造美,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艺术的光合作用”在策划发起之初,所探求的就是为乡村儿童打造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今年,市美术馆集结了一批“90后”美育志愿服务团队,对东港区乡村学校进行了先期考察,最终锁定了南湖镇新星小学、三庄镇竖旗小学、陈疃实验学校等6所地势较为偏远、美育需求度高的小学。依托馆内丰富的美育资源,“艺术的大篷车”每次都满载画材、教具、捐赠物品等如约启程,去往乡村校园布展“中国古代名画作品展(高仿)”和开设名画解析课,打造“乡村小学美育活动室”,将“移动的美术馆”送到孩子们身边。

美育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课程策划上,市美术馆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绘画教育方式,而是设计出“诗意中国色”“我和大师一起画”不同主题系列课程,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榜样示范、成果分享等授课方式,系统培养孩子们对中西方绘画的艺术感知力。

去年,“诗意中国色”以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色彩为引导,将风筝、黑陶、青绿山水等优秀传统文化“播种”到莒县的乡村校园。今年,美育活动的主题扩展为“我和大师一起画”,精心挑选梵·高、凯斯哈林、贾科梅蒂、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的画作,以线下授课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带动其他小学共同观看课程,一起进行艺术创作。据统计,今年6期活动共吸引了超过80万人次观看。

该项志愿服务开展两年来,不断有年轻的“90后”艺术家志愿者加入队伍。在志愿者秦浩看来,美育的动人之处在于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无限可能。在每一次风雨无阻的“行走课堂”上,孩子们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希望未来可以带动更多乡村学校的孩子受到美育熏陶,点燃他们的艺术梦想,照亮他们的未来”。

正如“光合作用”的本意,在一吸一呼间,植物与阳光在双向奔赴中完成生命的律动;艺术的“光合作用”恰恰如此,在每一次的双向奔赴中,艺术与孩子,孩子与志愿者老师,乡村与城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如同呼吸般的纯粹表达和深情相拥。美育如蒲公英般随风借力,轻盈地散落在乡间田野,落地生根发芽,开出姿态万千的创造力之花。

如光——让生命开出美的花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但在孩子眼中,是马儿、是大象、是城堡、是亭台楼阁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的光照下绽放,这便是少儿美育最动人的表达。

“老师,我这个是不是画坏了,能补救吗?”在东港区三庄镇竖旗小学的美育课堂上,12岁的刘佳琪有些急切地向秦浩求助。

“画得太好了,你这个很有镜像画的感觉,可以试着倒过来画。”当刘佳琪认为自己的创作“不准确”的时候,秦浩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大胆创作,自由发挥。在他看来,艺术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应该以自由的体验和想象空间,激发青少年儿童感知美的能力。而这,也是“艺术的光合作用”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想象力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能力。用他们最擅长的创作方式,完成一个个天马行空艺术作品,无疑是美育艺术课的最根本意义。

今年的课程中,当梵·高、凯斯哈林、毕加索、霍克尼等世界艺术大师的艺术历程、创作故事,与锡纸立体制作、石英砂微浮雕、木板铁丝缠绕、涂鸦等最具体验感的“艺术玩法”相融,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原来还有比彩笔和画纸更有趣的创作方式。这些极具童趣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参与的过程中,打开了自己的艺术眼界。

每一堂美术课上,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的内容讲解都持续激发着孩子们的创造力。在西湖实验学校,志愿老师引导孩子们用粘土的创作方式,捏出维米尔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他们的巧手下,星星、月亮、微笑等不同的意向让这幅世界名画更加童趣动人;在涛雒镇中心小学,铁丝缠绕的有趣体验,激发着孩子们丰富的创作灵感,在一环一绕之间,也为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打开了更多形态各异、天马行空的童真视角。

“‘我和大师一起画’系列课程主题并不是要孩子像世界艺术大师一样画画,而是以艺术大师的创作故事为引导,让孩子们的艺术眼界更开阔,思维方式更活跃,观看事物角度更丰富。”美育志愿者介绍,希望以多元课程的持续浸润,让孩子们学着读懂大师之作,唤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守护他们内心的童真。

回归美育的本原,打破技法的边界,让每个接受过“光合作用”的孩子都能萌生向美向善的神奇向心力,让生命开出美的花,这也是“艺术的光合作用”的本质。

似雨——浸润每粒艺术种子

在今天,一堂真正的美育课对乡村儿童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帮助?一场场艺术课程上的欢呼、一幅幅作品里瑰丽的色彩、一张张稚嫩脸庞上的笑容,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为期六周的“艺术的光合作用”活动中,市美术馆的美育志愿者队伍不仅播撒艺术的种子,更传递着温暖与爱。

每到一处学校,美育志愿者都会在校内提前布置出一间“美育活动室”。根据每次授课内容,将提前准备好的美育捐赠器材和玩具在室内一隅摆放整齐,并且在每一个课桌上摆放好当天活动所需的制作材料,大到展板、海报、高仿名画,小到课程所需的课件、铁丝、木板、手套,每一个细节都注入巧思。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感,在课程开始前的“破冰”环节,美育志愿者们还通过反应能力互动游戏,和孩子们迅速“打成一片”,将彼此的心拉得更近。

从不敢举手,到争相分享;从无从下笔到大胆创作,孩子们从这一节美育课上,不单单学会了如何创作,更学会了释放天性、如何让自己快乐。“最让人有收获感的并非是孩子们对艺术大师作品的再呈现,而是真诚和改变。”美育志愿者表示,“对孩子们来说,现在或许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艺术大师的创作,但是看到他们从最初的紧张,到满脸洋溢的笑容和松弛,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在每堂美术课的最后,市美术馆的志愿者也都会留下“作业”,并发出作品征集的邀约,邀请孩子们走进城市里的美术馆。“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总能带给我们惊喜。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被更多人看到。”美育志愿者说。

去年以来,“艺术的光合作用”通过搭建数字美育直播平台,依托“走出去+请进来”等立体式、全链条的措施开展美育活动,线上直播观看突破180万人次,数千名乡村儿童受益。据了解,“艺术的光合作用”计划用四年时间覆盖全市,让艺术之光照亮更多的乡村。

当阳光穿透云层射向广袤的大地,人们或许没有看到彩虹,但光芒与云层的相撞,从夹缝中倾泻而下的万丈金色瀑布,足以让乡野的万物感受到阳光的眷恋。

如同乡村美育,柔和却有力量。无论是色彩缤纷的艺术拼贴画、彩色涂鸦,还是独具一格的铁丝缠绕、粘土塑搭、锡纸画,在百余件充满奇趣妙想的作品里,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更是他们心中广阔明亮的未来。

从城市到乡村,从场馆到校园,从“美育”到“心育”,经由一次次“美术课”,改变正在孩子们的心中一点点发生着。这场“艺游未尽”的寻美之旅,正在期待着更多美好故事的发生与抵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803012664683239&wfr=spider&for=pc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