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摸清广东林业家底 助建南粤秀美山川

时间:2022-09-23 10:0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技赋能摸清广东林业家底助建南粤秀美山川

一个预制孔铝牌被钉在树木上 陈楚红 摄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林业大省,绿色日益成为该省发展的鲜明底色,谱写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直以来,在南粤青山绿水之间,有这么一群“绿色精灵”穿梭其间,他们是来自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林业调查队员。他们扛着仪器设备在陡峭的山林间穿梭,在暴晒的草原上行走,在泥泞的湿地中跋涉,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

这群最可爱的南粤林勘人,始终坚持在广东林业调查监测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丈量南粤山川注入全新动力,更加精准摸清全省林业资源家底,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应用于林业资源监测的平板电脑 陈楚红 摄

应用于林业资源监测的平板电脑 陈楚红 摄

技术创新应用 助力提升林业监测效率

9月初的南粤大地,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在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安世在一株松树基部订下了一个预制孔铝牌。这相当于给了树木一张“身份证”。

“监测样地中,每一棵检尺样木(胸高直径大于或等于5厘米的乔木)都要编号,并挂上号码牌。以前,号码牌要用钢码将数字打在牌上,工具携带不便,外业操作也极为不便。”魏安世告诉记者,2002年,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焕忠组建QC(质量控制)小组,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了预制孔号码牌,并不需要钢码,外业操作简便易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这种预制孔铝牌,已经普遍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的森林资源调查中,并被其他行业吸收应用,取得巨大效果。”

20世纪70年代,全国开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林勘队员在开展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和样木定位时,传统上通常使用的工具是罗盘仪。“罗盘仪工作效率较为低下,更关键的是精度不高,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及样木定位经常有偏差。”魏安世告诉记者。

2021年,针对这种情况,该院总工程师刘新科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基于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电子围栏,大大提高样地定位、周界测量及样木定位的精度,减少外业调查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魏安世说:“RTK测量仪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不仅如此,广东林勘人在林业资源监测数据的记录方式上,也敢于“吃螃蟹”。

以前,林勘队员在外业调查时,用笔在纸质调查簿上记载数据。通常,白天在山上调查,晚上整理内业到凌晨半夜时分。外业调查持续一两个月,结束后回到广州才能把调查数据录入电脑进行分析,工作十分繁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2012年,魏安世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发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综合集成应用智能终端、3S技术、移动互联网、网络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集的全程无纸化作业。

如今,广东林勘人上至高山密林、下达沿海滩涂,架起RTK测量仪展开测量工作,手拿平板电脑记录监测数据,已是成为外业调查时一道常态化的美丽风景线。

从一个小小的铝牌,到平板电脑、电子围栏的率先应用使用,充分体现了广东林勘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数十年来,广东林勘人在森林资源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了“广东经验”。

RTK测量仪的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陈楚红 摄

RTK测量仪的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陈楚红 摄

人才与技术支撑 林草湿资源监测全国领先

广东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今年,国家林草局在广东布设林草湿样地1447个,覆盖全省21个市。5月底,广东省启动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共组织动员200多名调查队员组成69个工作组,对全省林草湿样地进行调查监测。

今年8月12日,广东省2022年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取得了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进度排行第一、林草湿总体进度排行第二的佳绩。

一直以来,广东林草湿资源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背后是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有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坚持以弘扬林勘精神为抓手,依托人才和数据的两大优势,培养“四有”型林草创新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林草科技人才队伍。该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占比97.85%),其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68人。

经过70年的发展,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在林业调查监测设施、技术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比如,建立了“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创新平台”“广东省湿地监测创新平台”“广东省石漠化生态恢复监测创新平台”等省级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植物冠层分析仪、湿地生态系统智能化监测数据采集终端等野外科学实验设备。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仪器设备,广东林草湿综合监测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应用到集成联动的巨大转变。”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刘凯昌表示,正是科技赋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大大提升了监测水平和效率。

林业资源监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走进广东林业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广东省林草湿智慧平台已经上线运行,该平台包括资源概览、数据展示、统计汇总、辅助决策和配置管理等多个模块。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黄宁辉点开该平台上惠州博罗县的一片山林,可以看到林地的三维可视化地图,也能对比不同年份的森林资源变化。“现在全省森林资源、生态公益林、天然林、自然保护地、石漠化土地面积等资源数据汇聚于‘一张图’,一目了然,非常直观方便。”黄宁辉说。

在广东,林业资源监测工作正朝着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除了三维可视化,遥感多旋翼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型技术装备在林业调查监测中的应用,已是家常便饭。例如,无人机能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树木,测量冠幅,树木成像后,通过公式去计算树种林分蓄积量,省时又省力。

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依托该院成立数字林业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林业数据汇集存储、治理共享和应用服务,建设和完善林业一体化数据库,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和推广,提供数据应用与处理的技术支持、培训和咨询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林寿明表示,该院将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与林草湿资源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省域范围内林草湿资源的三维可视化、部分重点区域实景虚拟仿真,综合展示资源现状、资源保护与修复全貌,增强全省林草湿资源调查评价监测能力,推进全省林草湿精细化管理。

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落实林长制等重大战略中,广东林勘人也持续贡献技术力量。比如,积极研究碳汇计量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指导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交易项目开发;全面推行“广东省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加快林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各级林长推进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