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来,到乡村去

时间:2022-06-27 09:33:46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1987年冬天,谢耀宗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小山村里。在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岁月粗糙了父母的双手,佝偻了他们的腰背。看着父母为了四个儿女每日辛勤劳作,谢耀宗暗自决心,一定要走出这个乡村,到大城市去。

理想照进现实

走出乡村,唯一的路就是读书。2006年,谢耀宗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首都北京,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2009年,大学毕业的谢耀宗一头扎进了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谢耀宗从没想过要换个职业,“我的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做法官,是我唯一的选择。”

2018年,谢耀宗被任命为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副庭长。斋堂法庭位于北京最西部的深山,好不容易从山村走出来的谢耀宗,兜兜转转又回到山里。

“在这里办案,跟院里截然不同。”谢耀宗来法庭不久便接到一起“让人头疼”的案子。

这是一起相邻关系纠纷,被告李老太太是个八十多岁的五保户。

“这事到底有没有人管呀?再这样下去,要出人命了!”那天,原告王某气冲冲地来到法庭。

“别着急,您慢慢说。”谢耀宗给王某倒了杯水,让他坐下。

王某和李老太是对邻居。山区的房依山而建,李老太家地势高些,在山坡上。院墙是早年用泥土和石头堆砌而成的。李老太无儿无女,以前一个人住在小院,偶尔还拾掇拾掇。随着年龄的增大,李老太行动不如以前那么利落了,家里也没有人照顾她。村里考虑到她的情况,帮她联系了养老院。这些年,李老太住在养老院里,不怎么回来,小院无人打理,越发地破落。

一个电闪雷鸣的傍晚,“轰”的一声,李老太家院墙上一块硕大的青石滚落下来,正砸在王某家房上。木梁砖瓦的房子被砸出一个大洞。

“她家院墙把我们房子都砸穿了,这要是砸到人还不得给砸死!”王某委屈又气愤,“去养老院找了她几次,说也说不清楚,法官得为我做主呀!”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谢耀宗指导王某办理了立案手续。第二天,谢耀宗带着书记员去王某家勘查。

李老太家的院墙已残缺不齐,顺着地势略向外倾斜。院墙的正下方是王某家的三间正房,房上,还镶着滚落下来的石头。

谢耀宗心想,王某说得没错,案子必须尽快解决,不尽快维修院墙,还会有新的危险。

案子查清了,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谢耀宗的面前:判决容易,让李老太太排除妨碍,维修院墙,修复王某的屋顶。可实际情况是,李老太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又没有经济来源,让她出钱、出力都不现实。这样一来,再公正的判决都必将成为一纸空文。问题解决不了,矛盾却可能更加激化。

“我是农村长大的,了解农民。不是迫不得已,他们不会到法庭,他们来是要我们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谢耀宗说。

想解决问题,哪那么容易?谢耀宗辗转反侧。

undefined

用思路决定出路

村民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找村里?

“我想起在执行局时,毕芳芳局长曾带我来这边办过案子,她和这边的乡镇干部都很熟。”于是,谢耀宗把案子情况向毕局长汇报,并请她帮忙。

于是,毕芳芳和谢耀宗一起来到清水镇。

“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责无旁贷,一定和村里一起把这件事解决好,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在村镇的共同努力下,李老太的院墙维修加固了,王某的屋顶也修缮一新。

“感谢党,感谢法院。”王某高兴地撤回了起诉。

斋堂法庭的工作,让谢耀宗开始重新思考法官这个职业。谢耀宗说:“王某的案子,让我开始思考,老百姓到法庭打官司是为了什么?他们是要通过公正的裁判,让问题得到解决,让矛盾到此为止。”

如何才能做一个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好法官?谢耀宗发现,在这里,要办好案件,得走出去,得依靠乡镇和基层组织的支持。

谢耀宗想到了发月报这个办法。谢耀宗把每个月法庭办理的案子梳理归纳,找出有共性有警示作用的案件,编纂成月报,并就月报的案件提出建议,帮助村里防范风险、化解矛盾。

每个月,谢耀宗都会到各乡镇发放月报,同时了解乡镇、村庄的纠纷情况,了解村民的法律需求,并及时作出咨询和建议。

针对山区法治氛围不浓、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的短板,牵头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和四个配套办法,积极开展“司法扶贫”。针对山区百姓的法律盲区,结合多发案件,斋堂法庭巡回举办“农民夜校”“京法巡回讲堂”,用生动的案例教基层组织和村民防范法律风险,解答村民的法律问题。

“想做好法官,要转变思路,转变身份。”谢耀宗说,“法庭之上,身着法袍,我是法官,秉公办案;走进乡村,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一个了解百姓需求,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干部。”

慢慢地,斋堂法庭的局面也打开了。

undefined

小法庭风生水起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梁家庄村村民梁某把自家闲置的一处小院以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市民张某。双方签了个简单的购房合同,张某便把钱款付清了。购得小院后,张某并没有居住。20多年,小院一直无人修缮管理。

门头沟位于北京西北部,山地面积大,不适合农业种植,但这里的山上却蕴含着大量的煤炭资源。早年间,这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煤矿和采石场。村民们依靠在本村矿场打工收入和村里矿场每年的分红生活,有些村民养些牛羊补贴家用。生活还算富足,但环境又脏又乱。

挖煤采石,破坏了山体,尘土飞扬的采石场污染了空气,成群的牛羊把树皮草根啃了个精光,使得植被难以生长。天空,一年四季都是灰蒙蒙的,山上,春夏秋冬都是光秃秃的。

“那时真是出门一身土,脸上一层灰。”梁家庄村村主任肖清海说。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于是,门头沟政府提出了“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700多家煤矿和采石场全面关停,拆除违建、改造棚户区,禁止规模饲养牛羊鸡鸭等破坏环境的牲畜……一项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发挥了作用,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环境好了,农民的生活也要保障。为此,在“破旧”的同时,政府也为乡村振兴“立新”:鼓励发展旅游业,打造“门头沟小院”,大力发展民宿经济。

发展转型了,随之而来的大量案件也为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梁家庄村在门头沟区建委和北京国资公司的帮助下,发展起了民宿,9户村民把自家空置的民房租给村里统一经营。破旧的院落焕然一新,装修成日式、欧式、中式不同风格。村民不仅每年可以拿到租金,年底还有民宿经营的分红。梁某看着邻居们的小院每年都有收益,想想自家院子2万元就卖给了别人,不禁心生悔意。

能不能把房子收回来,也交给村里统一经营?咨询了律师之后,梁某得知,农村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他与张某的房屋买卖并不合规,可以起诉要回来。梁某心里有底了,一纸诉状把张某告到了到斋堂法庭。

拿到案子,谢耀宗犯难了。合同是二十几年前签的,没有张某的确切地址,留的电话拨打过去早已停用。联系不到被告,如何解决问题?谢耀宗决定先上门看看。

第一次到梁家的小院,谢耀宗吃了一惊。破落的土灰色木门已被风雨腐蚀得参差不齐,歪歪扭扭地挂在矮墙上,一把黑色的挂锁紧紧扣着。透过高矮不齐的石墙,可以看到院子的西边,三间黑色砖瓦房,门窗已经不全。

这里肯定是找不到张某了,问了几户邻居,也没人见到过张某。

谢耀宗来到村委会,想从早年的资料看能不能找到张某的线索。肖清海让人搬出了厚厚的一摞资料。整整一个下午,也没找到有用的线索,谢耀宗只好回去。

“你们快来,有线索了!”第二天一早,肖清海打来电话。

谢耀宗驱车来到梁家庄。

“昨天你们走后,我们又跟村里人打听,有村民说见过村里的王老汉在那个院子种菜。他可能知道点情况。我们去问过他,可他不肯说,就叫你们来了。”肖清海带着谢耀宗上了山。

经过几轮协商,张某同意退房,但双方对赔偿款无法达成共识,张某要求50万元,梁某只肯出10万元。十几次电话沟通之后,最终双方同意由法庭指定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按评估价退房。

谢耀宗再次来到梁家庄村,看现场、拍照片,为下一步的评估做准备。

“如果没有村主任的帮助,我们无法找到被告,案子不知道要拖多久。”谢耀宗说,“现在各个村镇都很配合法庭的工作。遇到难题,只要我们开口,村镇干部都非常积极地帮我们协调。”

这同时,谢耀宗也付出了很多。

谢耀宗按照“未等吹哨,先行报到”的标准和要求,争取乡镇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的支持,成功化解了一批历史性、苗头性问题;他成立巡回法官办公室,带头驻点办公、接待群众、就地解纷,培育新乡贤、法治带头人队伍,建强推进诉源治理的人才力量;他聚焦基层规范自治,盯紧两委换届的关键节点,给两委班子讲法,给村民自治把脉,让“新官理旧账”,妥善化解了大量涉基层组织和经济组织的案件……

“老百姓从我们的公正裁判和服务中取得司法的获得感。而我的获得感,源自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信任和认可。”谢耀宗说,“要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我们的司法服务就绝不能止步于最基本的依法、公平、公正,而是要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传递党员的精神和司法的温度,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谢耀宗说。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