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打造宜居乡村 留住乡韵乡愁

时间:2021-12-06 10:32:08 来源: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

央广网贵州12月6日消息(记者张翼晶)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新居错落有致,一排排路灯笔直挺立……如今的贵州大地,昔日的贫困村换了新容颜,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美画卷全面展开。

今年来,贵州省安顺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确定“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的目标,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勾画安顺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

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央广网记者张翼晶 摄)

“穷则思变”,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远处山顶上的这四个大字,视线下移,黄墙红瓦的民居、颇具特色的广场、平坦整洁的道路、干净池塘里的残荷一一跃入眼帘。

?2013年,塘约村还是二类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仅有3.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近年来,塘约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三套马车”并驾齐驱,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塘约村集体经济从4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682万元,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提高到23162元,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为农村脱贫打造出了“塘约样板”。

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央广网记者张翼晶 摄)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据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介绍,塘约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村级治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塘约村创造性地提出了村规民约“红九条”和“黑白单”管理制度,通过在全村发动党员和群众实现村民自治,改掉了过去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房屋乱建、酒席乱办的状况。

如今的塘约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吸引了许多外出党员和群众回乡发展,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塘约只是安顺市打造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安顺市着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全市17个宜居乡村示范点创建工作整体推进有序。

在安顺市幺铺镇牛蹄村,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房屋,据幺铺镇政法委书记、副镇长宋煜介绍,今年4月以来,牛蹄村以宜居乡村创建为契机,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该村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工作。

安顺市幺铺镇牛蹄村(央广网记者张翼晶 摄)

短短8个月,牛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村民娄德江告诉记者,以前村内环境脏、乱、差,夏天沿街废弃旱厕臭味满街飘,村庄外貌凌乱、参差不齐,通过宜居乡村的建设,现在路也干净了,房屋也好看了,村里还建了乡村图书博物馆、咖啡馆,将村民闲置的28栋废弃老旧房打造成精品民宿。牛蹄村的变化吸引了不少游客,55岁的娄德江现在不仅是牛蹄村文化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还利用自家的庭院开了一家餐饮店。

随着安顺市宜居乡村创建深入推进,改变脏乱差的局面,激发群众开展创建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村民及村民自治组织参与行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现从“院子、园子、屋子”到“脑子”的整体转变。

安顺市幺铺镇牛蹄村(央广网记者张翼晶 摄)

点燃产业“新引擎”,释放发展“新活力”,提升乡村“新颜值,目前,安顺市正积极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多样化的乡村振兴成果。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