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项鸿:变幻中凝聚永恒

时间:2020-07-17 10:59:46 来源:民生网

任何艺术都不是简单的技法呈现,尤其是承载着艺术家情感、学识、修养的中国画,更不是耍笔墨、玩技巧、抄照片的堆积叠加,而是,文化涵养、人生思辨、艺术感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等多种元素相得益彰的结果,体现着艺术家的气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李项鸿的山水有着潇然而出的独特性,也正是因为他那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才使他的山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并在大众的审美意识中留下难以消弭的印记。

李项鸿艺术的特殊性依附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他艺术表现力源于传统绘画的艺术基因,并且通过对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融会贯通,形成基于传统艺术基因的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他把思辨的艺术精神、独到的艺术才情、渊博的学识贯注于有的放矢的艺术语言中,从而,让自己的艺术得到升华。

《霞彩烟云叠峰壑》355x205cm 2020年

在艺术道路上,年轻时的李项鸿和很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一样,对传统文化、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心追手摩于历代名家经典,甚至有些痴迷,虽然,成功的艺术家都恪守着主流正脉之道,但是,每个艺术家都有着各自的追求方向和探索历程,正是由于各自的差异性,才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李项鸿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源远流长的浙派人文精神在他血脉中天生流淌,70年代末,年轻的李项鸿从烟雨隐晦的南方,携笔从戎到北方,在部队和军校锻炼后,深造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项鸿对色彩、造型、透视等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进行过严格系统地训练,摸爬滚打中,打下深厚的基础,同时,北方的交流求学经历使他有着国际的艺术视野和“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思考。也正是在学习阶段,李项鸿开始了多种艺术的尝试,尤其是山水的创作,锲而不舍的探索毅力、饱满充盈的创作激情、慷慨激越的艺术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凝聚成独特的个人气质,很多作品让大众耳目一新,伴随着大众目光的焦点,李项鸿把內核中涌动的蕴藏,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精彩纷呈的艺术成果,先后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出版多种画集,迎来掌声雷动、赞誉飘扬,很多作品被国家艺术殿堂悬挂,亦有很多作品被民间文化机构收藏,并视若珍宝。大众的期许不断激励着李项鸿突破自我,挑战各种可能,在自我的渐进、渐悟中,以自己独有的艺术探索实现“独山高楼”的蜕变。他所收获的一切殊荣都是对一个艺术家追逐艺术纯粹性的嘉奖,他所赢得的一切好评也都是对一个真力弥满的艺术家灵心湛发的最佳肯定。

艺术表现技法源于长期的实践,美学的判断与审美的自觉则取决于艺术家的天赋、才情和修养,需要几十年的苦修,那么,一个山水艺术家,如果只能从事浑厚苍茫的气势,不能从事清新明快的隽永,则不够含蓄,相反,如果只能隽永,不能气势,则显得不够厚重,李项鸿一朝之变的山水是积学厚养的结果、是坚苦卓绝的苦修、更是视觉与心灵的共融,他的山水,含蓄处,充盈着磅礴与雄浑的气势,隽永处,又洋溢着秀润与明丽的舒朗,同时,又充满诗意空间,他的山水带给观众是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造化钟神秀 平步青云梯》 245x125cm 2020年

在技法中,李项鸿既不过分依赖“笔墨”,也不单纯追求的“造型”,他的艺术之器是传统笔墨与色彩、透视、光影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结晶,他笔下一切艺术表现都是因势利导、随意而发的绽放,比如在《造化钟神秀、平步青云梯》、《钱江源》、《万山红遍千峰翠》、《奇峰烟岚醉晓色》等等作品中,笔触带着偶然性游走在胸有成竹的画面,下笔既成,干脆利落,爽爽朗朗,痛痛快快,笔墨与色彩的交融,不火气、不跳跃,内敛中暗含着磅礴,飞动中隐匿着隽永,构图与空间的呼应,散发着自然界转瞬即逝的光芒,洋溢着变幻莫测的气象。有时,为了追求“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山势斗转、草木华滋、云烟变幻等等方面,他运用形、光、色、线等等表现手法,去刻画苍郁的松柏、潺潺的流水、苍茫的云层、棱角分明的山石,凸显出具象的肌理和质感,赋予各种具象触手可及的视觉,体现“得山真骨、与山传神”的艺术效果。在意象渲染方面,他以“墨、色”作为多种韵致变幻的酵母,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在积墨积彩、墨彩渗化、淡破浓、浓醒淡等等技法中,融入主观情感与纵逸遐想,让跌宕的笔意随着胸次的变化而自由生发,虚实相生,浓重交替,动静结合,一切都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又充满韵律和节奏,极大限度地发挥“墨、色”的表现力。

李项鸿以“造型”为载体的“笔墨”,有唐人的气韵、宋人的丘壑、元人的淡远、明清的纯熟、黄宾虹的华滋、李可染的逆光,但是,并不是“荆关董巨”、“刘李马夏”山石树木等等具体的画面,也不是 “元四家”、“清四王”、石涛、龚贤等等历代名家笔下积染皴擦的具体笔法,更不是黄宾虹、李可染等等近代名家程式化的笔墨语言,哪怕一点点影子都难以找到,但是,李项鸿的艺术表现却实实在在地传递着中国画特有的元素----笔墨。几十年来,李项鸿沿着先贤的足迹,放眼世界,以独领风骚的态势,抓取中西艺术巅峰的景观,集诸家技法之优长,保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实践习惯,把中国画“笔墨”这一独有的特质与“造型”语言凝结成自己的艺术符号,形成别具洞天的山水样式,闪烁着艺术的前瞻性,彰显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自成一家的坚韧。

纵观李项鸿的山水,既不以形态逼真的“具象”至上,也不以造意渲染的“意象”作为最高法则。而是,以有的放矢的变化捕捉流动的创作元素,让多种艺术表现元素构筑的具象与意象,带着流动性、带着灵活性,在变与不变的画面中实现平衡,从而使观者面对作品时,既可以感受到面对面的真实,又可以感受到思接千载、神骛八极的意境。他在创作中,皴擦点染,一丝不苟,体现出认真严谨的精心,但是,他很少精雕细琢地描摹,这样可以让画面保持韵味天成的意趣,他的作品有殿堂、居家悬挂的装饰性,却不是以“制作性”去完成“照片式”的搬抄,更不是对自然景观的东拼西凑,而是,眼中之美的瞬间激情与胸中之美的长久酝酿一起释放出永恒的精彩,带着西方古典主义的庄重、浪漫主义的情调、写实主义的细腻、印象主义的想象,画面充满生动感人的艺术活力。比如在《江南三月万竿雨》、《春雨潇潇梦正幽》、《黄山系列》等等作品中,楼阁掩映、群峰显露、云雾渐开,具象在墨色交融的意象中,忽浓忽淡,若隐若现,目之所及,咫尺千里,似有淡淡的神秘,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李项鸿通过对艺术本体语言,对色调、笔墨、造型的科学性,以及对空间、视觉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千丝万缕的艺术表现中,剥离抽丝,纵横驰骋,使具象与意象偶然天成,表现出独特的韵致。这种特有的表现技法是否成为他的经典标识?是否成为美术史专家的定论?笔者不做猜测,至少在笔者的审美意识形态中,显得独到而充满创意。

《溪居秋暝》245x110cm 2016年

大众对美的感受,无不以艺术视觉印证心灵的感召,尤其是山水艺术更是心境与意境的交相辉映。透过李项鸿的艺术,去感受他的情感世界,仿佛触摸到他激越的脉搏,似若看到一个学者,孕育着广阔丰美的联想和浩荡渊博的学养,秉承一颗平静深邃的恒心,探求学术,然后,通过传神之笔营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园。在《傍溪拥树自家仙》、《黄山晴晓》、《霞彩烟云叠峰壑》、《奇峰叠翠映朝晖》等等山水作品中,叠嶂壁立、巨壑深岩、草木华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北方山水的雄强、南方山水的蕴藉笼于笔下,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挫于笔端,试想,如果没有江河日月的胸怀、没有阔达卓远的境界、没有明志宁静的淡泊,何以大山堂堂的大世界?何以气势浑厚的大乾坤?李项鸿的画风彰显着他的内心关照,他每每面对自然四时之变,放逸神游于静心之途,以写意的精神追求写心的艺术,把群山连绵、江河环绕、飞瀑流泉深入到精神内核之中,让自然之象与象外之象,神遇而迹化,实现造化之美到造境艺术的转换,抒发出别样形态的心路历程。

光阴如慕、岁月如歌,笔墨交响演奏了几十个春秋,李项鸿始终以饱含激情的创作状态,在笔墨中跌宕着源源不绝的动力,用情境生辉的艺术探索表达艺术的本质。在山水世界里,他寄托情怀,放飞梦想,凝聚着人生感悟、艺术真谛、处世哲学的自然生成,以变幻凝聚永恒,演绎触及灵魂的艺术境界,慷慨中充溢当代文人的细腻,豪迈中弥漫着飘逸洒脱的诗心,仿佛正在唱响的生命旋律,缕缕不绝地歌颂着一种永恒的魅力。毫不夸张地说,李项鸿的绘画以艺术技法之器去承载天人合一的艺术之道,以器道并重的艺术理念去诠释一个诚诚恳恳的历史文化概念,这何尝不是李项鸿有别于他人,又超越他人的高妙之处呢?

(文/桑干)

艺术家简历:

李项鸿,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中国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首都经贸大学国学艺术中心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