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惠民“暖心事” 当好群众“贴心人”——富民县争当增进民生福祉排头兵

时间:2022-10-19 11:18:55 来源:腾讯网

今年以来,富民县深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各级各部门聚焦急难愁盼抓就业、做优实事拓“空间”、防疫“不松懈”服务“不打折”,从“小”处着手做优惠民“暖心事”。

县人社局按需“点单”,打造就业“直通车”。

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打通农村劳动力转移“直通车”。组织“乡村电子商务”“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针对脱贫劳动力不愿外出务工和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等问题,采取包车接送的方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以“家畜饲养员”“园艺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主的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发展种养殖业提供技能支撑。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3期191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规范开展引导性培训,打通新市民群体务工就业“直通车”。以《进城务工培训读本》为培训教材,将务工准备、寻找工作、劳动维权、生活常识、安全生产、禁毒防艾、疫情防控等内容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引导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3703人,脱贫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19人。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打通毕业生自主创业“直通车”。鼓励准备创业和创业初期的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参加创办企业、创业实训和经营管理等课程培训,提升项目选择、市场评估、资金预测、创业计划等能力,助推农村劳动力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完成网络创业培训150人,创业培训30人。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打通农村技术人才培养“直通车”。聚焦云南省科普小镇、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种养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助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技术人才培养,振兴农村经济。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72人。

县文旅局做优实事,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打造半山耕云田园综合体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非遗传习馆、半山书院,打造“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的新型乡村文化空间。农耕文化博物馆为三产联合新型田园综合体,含图文展示区及活态农耕文化体验区;非遗传习馆集中展示富民的非遗文化作,并在当地挖掘申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塑造富民文化IP;半山书院结合当地文化配备了相关书籍,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图书阅读空间。打造上河院文创旅游小镇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特色化展示馆、上河书屋、民族歌舞广场、群众艺术展览馆,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其中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以图文、实物、沙盘的形式展示红军长征过富民的历史;特色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宣传富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服饰、民间手工艺品及地方农特产品;上河书屋配备了艺术文学、社科、儿童读物、哲学理论、漫画、杂志等方面的书籍。打造富民县城市文化中心新型文化空间。富民县文化中心包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其中县文化馆配套建设演出厅、培训室、排练厅、扫码视听文化墙、非遗传承点、民族团结主题教育馆以及民族、艺术、非遗文化空间;县图书馆携手昆明春晓图书对图书馆阅读空间进行打造,建设新书展阅区、图书借阅区、自修室、少儿阅览室、网红通道及简餐空间,营造设施完善、时尚亲民、服务更优的读书阅读空间。

县政务局防疫“不松懈”,服务“不打折”。

落实防控要求,确保规范服务。每天定时对大厅进行全面清洁消杀,确保出入口单向流动,严格佩戴口罩,执行“一米线”、体温测量、两码及核酸查验;统筹协调大厅各进驻单位进行疫情防控,设置等候区、受理区,严控服务大厅人数,避免人员聚集;通过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宣传防疫相关知识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工作机制,倡导网上办理。推行“一窗、一站式服务”,通过内部运转将“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服务,引导办事群众进行“预约办”“错峰办”,指导办事群众使用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一部手机办事通、“e办通”等渠道办理业务,确保疫情期间政务服务工作的安全、有序、高效。拓展便民措施,提供暖心服务。设置10个免费便民停车位;建成50平方米的“24小时政务服务专区”,配备公安、税务、政务服务查询等12台自助终端;设置阅览室、无障碍卫生间,打造规范温馨的母婴空间;配备雨伞、轮椅、应急医药箱、免费打印复印机、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暖心舒服;为“老”“弱”“病”及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便捷、优先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指派工作人员在大厅室外指定点完成登记受理,提供帮办代办“送服务”。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