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民生短板 农牧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时间:2022-08-22 15:39:29 来源:扬州日报

美丽的那拉提景区。庄文斌 摄

赛力克·恰依布拉提的家人在看电视。

农牧民站在扬心桥上。

编者按

2019年底,第十批扬州援疆干部从风景如画的瘦西湖畔出发,带着党和国家对援疆工作的关怀以及扬州人民的深情厚谊,飞跃4000多公里来到天山脚下的伊犁州新源县,续写扬州对口支援新源县建设的新篇章。在辽阔壮美的那拉提大草原,在大山深处的牧民定居点,扬州援疆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唱响了一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赞歌。

7月下旬,本报记者前往新源县,沿着扬州援疆队伍奋进的足迹,感受和记录他们在第二故乡踔厉奋发的热情,以及扬州援疆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今起,本报推出“跨越四千公里守望相助,扬州对口援疆书写新华章”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通讯员 韩志新 记者 嵇尚东 庄文斌

从新源县城驱车出发,行驶在578国道上,透过车窗眺望,不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

新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部,南面是那拉提山,北面是阿布热勒山、安迪尔山,构成了东高西低、两侧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山上流淌下的雪水滋养出林木茂盛、水草肥美的沃野,这里的30万各族人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

一名哈萨克族护林员的生产生活之变

沿着578国道行驶约40公里,再经过约15公里碎石山道,记者抵达阿克加孜克(哈萨克语“白色的平原”)牧民定居点。去年9月5日,在扬州援疆指挥组帮助下,这里19户分散居住的牧民家里通上了电。哈萨克族护林员赛力克·恰依布拉提家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赛力克·恰依布拉提家院子,迎面是野生樱桃树和嫁接红富士的野苹果树。野生樱桃树茂密叶子间,挂满紫色果实,在阳光照耀下泛着亮丽光泽。

“感谢扬州援疆干部送来了电,现在做饭比以前方便多了。”在厨房内,指着电冰箱、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赛力克·恰依布拉提高兴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县城,但一样可以享受现代生活。”

赛力克·恰依布拉提一家在这里已住了17年。近年来,虽然房顶装起了太阳能光伏板,但发电量只能满足基本照明,做饭要靠煤炭、牛羊粪、柴火。去年,扬州援疆指挥组帮助通电,一家人做饭告别了“烟熏火燎”。

帮助通上电,是扬州援疆指挥组为定居点牧民办的实事之一。

为方便牧民用水,扬州援疆指挥组投资50万元,资助当地建设小型自来水厂,通过安装管道,从山上引下泉水,输送到每家每户;以前遇到下雨天,当地土路泥泞不堪,扬州援疆指挥组便铺设了15公里砂石路。

“我每天上山巡林,全程20公里,过去阴雨天只能骑马,现在有了砂石路可以骑摩托车了。”赛力克·恰依布拉提高兴地说。

实施近百个民生项目惠及约10万群众

赛力克·恰依布拉提一家的变化,是扬州援疆指挥组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生动细节。

在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有一座约8米宽的扬心桥,横跨水流湍急的灌溉渠,将村内道路与578国道相连。这座有瘦西湖五亭桥图案的水泥桥,由扬州援疆指挥组出资,去年5月建成,是该村唯一能通行大型车辆的桥梁。

阿勒玛勒村共有300户、1400多人。该村维吾尔族小伙玉山江·乌斯满江介绍:“以前的桥是危桥,大车送煤炭过来,只能到桥头卸下,用小车分运过桥,非常麻烦,现在大车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此外,村里有72个孩子上学,扬心桥建成后,校车可以开到他们家门口接送。”

打开扬州援疆指挥组实施的项目清单,多数都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在喀拉布拉镇昆托别村一组八巷,铺设500多米长的柏油路,当地18户105名群众出行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在恰普河加嘎村哈拉苏牧业组,投入援疆资金30万元安装路灯130盏,在夜晚为152户、560名群众照亮了回家的路。

——投资60万元在农村建设3座主题公园。其中野果林社区主题公园占地2500亩,有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附近约千户居民在这里休闲健身。

……

据统计,2020年至今,扬州援疆指挥组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与基层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民生项目近百个,累计为偏远散居点74户农牧民通电,修建便民桥4座,安装路灯2100余盏,铺设柏油路超过7公里……受益基层群众约10万人。

还有一批便民工程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中,9月底前有望全部投入使用。

在则克台镇,在去年铺设4公里长人行道的基础上,今年又新铺3公里,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在肖尔布拉克镇克孜勒金格勒村北片区幸福街、光明街,正在进行路灯架设,计划安装120盏路灯;在羊村野果林改良场,通电工程正在抓紧施工。

90%以上资金投向民生,绘就幸福底色

一根根凌空架设的电线,一座座方便出行的桥梁,一盏盏照亮夜空的路灯,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路,是扬州援疆指挥组紧贴新源县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建设一系列滴灌式民生项目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援疆指挥组组长孟德和介绍:“我们在实地走访新源县基层时,倾心听取干部群众的需求,并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实施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切切实实有获得感、幸福感。”

“放牧逐草而居,牧民居住分散。因山高路远,架线送电成本较高,一些偏远地方至今未通电,虽有光伏发电,但不能保障稳定供电,尤其是牧民需要使用机械加工饲料,光伏发电无法带动机械工作,因此我们把为分散居住牧民通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孟德和说,“民生无小事,通电、建桥、修路是改善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把9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投向基层,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造福更多的百姓。”

为解决农村“脏乱差”,改善基层人居环境,今年以来,扬州援疆指挥组分别向新源镇、别斯托别乡、阿勒玛勒镇、那拉提镇等乡镇捐赠4辆压缩垃圾清运车、4辆便民服务车、1辆推土车、1400只车载垃圾桶、400只果皮箱和相关扫雪设备。

饱含扬州人民深情厚谊的援建力量,正在浓墨重彩绘就新源民生幸福底色。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