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5G发展潮流 主流媒体走向国际舆论场

时间:2022-08-10 10:09:05 来源:科技日报

大会演讲嘉宾合影本报记者 周维海摄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由视觉中国提供

编者按 以5G、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演进,正成为影响新一轮媒体生态变革和舆论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去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以5G等新技术力量赋能国际传播,构建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是世界之变更是时代之需。

8月9日,2022年世界5G大会媒体论坛,聚焦“5G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期待聚势而强,与媒体同行、学术界和技术界共同开创国际传播新局。

如何把握技术力量驱动下的国际传播新规律、理顺全球话语体系构建的新逻辑是所有致力于信息互通、平等互信、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中外媒体所共同面临的课题与挑战。

8月9日,2022世界5G大会媒体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启。作为世界5G大会的“常驻客”,“媒体论坛”已成为中外知名媒体、学术界和产业界每年必赴之约。论坛在共同描绘新图景、展示新案例、总结新规律、研判新趋势、分享新方案的同时,也在不间断向社会输出有价值的重要观点。

在“5G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这一主题下,今年与会各方从全球化视角共同探讨5G技术与国际传播的深度融合发展,研判媒体利用5G技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国际传播发展方向,分析如何依据国际受众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策略。

国际传播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

“媒体往往领风气之先,最早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是5G最先带动的垂直领域之一。”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新形势下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需要高度重视科技赋能,充分发挥5G等技术变革的作用。”

杜占元认为,以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演进,正在推动国际传播向社交化、可视化、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成为影响新一轮媒体生态变革和舆论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媒体信息高速流动的现实世界,与全球公众开展深度对话并取得广泛共识是必经之路。”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在致辞中指出,针对病毒溯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乃至反制美国制造台海危机的军演等大事热点,5G技术无不从底层助力了流畅自然的全球线上传播、数据新闻高效生成、视频/直播内容快速传递。

张碧涌说:“5G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媒体走向国际舆论场中心的好帮手,5G支撑下的国际传播正为国际形势注入更多正能量。”

张碧涌强调,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传播复杂化的趋势并没有根本得到改变。在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潮加剧激荡、交锋与碰撞的当下,主流媒体如何利用5G等先进技术,在国际舆情风浪中提升报道能力和构建话语权,是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良军在致辞中说:“在众多5G垂直领域应用中,新闻媒体行业具备先行的优势。基于5G网络的生态、传播应用为用户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的传媒体验,必将在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寄望媒体,利用5G技术使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支持中国,成为一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而伟大的关键力量。

新闻媒体率先打开5G应用场景

5G时代,信息传输的高速率意味着视频语言将取代文字语言成为社会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中外媒体纷纷通过5G等新技术深度参与国际舆论场,成为5G典型应用场景。

新华网、中国外文局、科技日报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通社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平台,均基于5G技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闻实践。他们积极布局5G技术应用平台,建设移动端新闻App,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新闻产品,为全球新闻行业融入5G生态做出先行示范。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结合5G通信技术特点,加快建设国际传播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全媒体传播平台、国家级智慧翻译平台等基础平台,发起成立“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同科技日报社共同建设了国际科技传播中心,通过不断探索5G条件下的传播形态创新,推动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作为国家级英文日报和国际传播主阵地,中国日报在拥抱“数”与“网”中发展壮大,在把握“云”与“智”的技术演进方向中加快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发力移动化和视频化产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对此,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表示,中国日报在移动化上着力,强化即时性;在社交化上着力,提升交互性,让中外交流更加可亲可感;在可视化上着力,增强形象性,让中外交流活起来动起来。

正如科技日报社总编辑许志龙所言,在5G技术赋能下,媒体数据信息流向和流速不可同日而语,但世界对话方式仍不平等,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仍需强劲的国际传播实力做支撑。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认为:“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跟踪现代传播技术发展趋势,顺应信息时代传播规律,革故鼎新,以变应变,才能于变革中求生存,于创新中求发展。”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部主任瓦西里·普什科夫和墨西哥电视22频道科技栏目负责人埃米里奥·皮素,分别发来视频演讲,他们认为中国是5G技术先锋,期待与中国媒体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传播合作。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仍需久久为功

“在5G技术为国际传播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使国际传播局面变得更为复杂。”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媒体应不断探索5G赋能国际精准传播的新路径。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建国强调,高品质的内容永远都是国际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媒体应利用5G技术,推动国际传播更为智能化、更加接地气、更富亲和力。

中国记协副主席、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春姣表示,媒体应大力增强分发的功能,拓展分发的渠道,促进新闻内容终端抵达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社会舆论引领作用。

从美通社媒体业务负责人赵莎分享的美通社《2022全球媒体调查报告》数据看,全球范围内,81%的记者最近在报道中使用了图片,包含多媒体内容的新闻稿的受众参与度达到了纯文本新闻稿的6倍。

“5G技术加速信息传输送达,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有效、精准、丰富,打破了国际传播中的信息孤岛。”赵莎说,“以前由于信息获取不对称、滞后,在传播中形成的孤岛在逐渐消失,5G让信息对称、平等、快速送达,信息传播更加有效精准。”

事实上,在5G应用背景下,媒体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赵莎认为,在此背景下,进行国际传播需要更深刻的洞悉和更精细的分析,她说:“我们利用云传播平台抓取数据,准确、有效地进行数据筛选,利用数据进行深度洞悉、分析研判,从而有针对性地部署和实施信息传播。”

“5G带给传媒领域最本质的变革是智能化。”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表示。

在钱彤看来,媒体应该在全息化传播、精准化传播、智能化传播、场景化传播、平台化传播等多个方向着力,以5G技术领先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他指出,要强化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运用,推动新闻内容生产传播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在采集、制作、传播等新闻传播各环节实现“人机协同”。

“5G技术强大的连接能力,对算力实时智能调配能力,端到端的体验保障能力,将使全息通信在传播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钱彤分析,在全球化传播中,信息的传输与展示能够融合三维立体的影像以及视、听、触、嗅、味五感的多维度信息,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

钱彤认为,从理论上讲,最好的传播应该是基于真实场景、基于现场的传播。在5G技术支持下,运用VR技术、AR技术、超高清4K以及超高清8K技术、3D技术,建构无限逼真的传播场景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5G技术为媒体创造全新价值

5G生态构建迎来黄金时机,包括全球传媒机构在内的各相关产业,只有尽早融入生态发展,才能在产业生态中找准定位,进而拥有独特价值与核心创新力。

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技术全面迭代升级的关键之年。在5G技术研发应用方面,不少企业也意识到了国际传播带给媒体的广阔空间,走在了探索和创新的前沿。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下媒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技术的发展,为媒体行业的用户分析、内容生产、分发传播、体验互动带来了全新可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业发展副总裁燕兴表示,华为长期深耕音视频媒体技术,从多媒体通信,到服务广电/运营商的视频类产品,已经逐步构建了全流程全行业的音视频发展能力。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表示,腾讯一直探索利用5G时代的内容、技术与工具优势,通过释放自身的IP生产力,发挥技术连接力,提升数字工具聚合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数字化助手”。

“技术带来的改变是媒体形式的改变,不变的则是形式背后的内容和内容背后的文化、精神、思想。”陈志萍强调,技术只是媒体的工具,媒体行业需要的技术应该是好用易用的技术,是能让媒体从业者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内容创作、专注于人性洞察的技术。而中兴通讯所作的努力就是为行业注入5G之心,助力媒体讲好美好中国故事。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强调,5G技术的特性将为媒体行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包括为内容制作提供创新,便于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同时支持移动运营商提供灵活服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拓展了用户的终端设备,其中就包括新一代移动计算平台XR。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网友评论